Bryan 的读书笔记:《救猫咪》| 1&2 - 一句话故事
1 “它讲的是什么?”
1.1 一句话故事
在写剧本之前做好一句话故事 (logline),它是电影的核心,也能帮助把故事写好。写得好的标准是,能让人第一反应“我怎么没想到这个?!”。
评:故事先抛开精彩的局部场景构思,宏观就要立得住,对游戏设计也适用。
1.2 一句话故事成功的 4 个基本要素
-
钩子 The Hook / 反讽 Ironic :一种不得不去挠的瘙痒,勾起兴趣
e.g. 警察来探望分居的妻子,而妻子上班的大楼恰好被恐怖分子占领了
-
美妙的脑补画面 A Compelling Mental Picture :听者能想象故事的走向,期待可能性
e.g. 她是个完美的女人,只要别喝醉
-
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 Audience and Cost :能看出关于受众的明确意图
-
绝杀的片名 A Killer Title :准确但不过于直白 (on the nose)
1.3 通过街头调查打磨“它讲的是什么?”
尝试抓住陌生人的注意力,尤其是属于目标受众的人。
1.4 高概念 High Concept
靠一句话故事和海报 (one-sheet) 把观众拉进电影院,让看电影变容易。
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,让所有人都能理解。
2 “它最像什么?” / “给我相同的东西……但要不一样!”
你的电影必然属于某一种类型,而这种类型肯定有一些你需要了解的规则。去找类似的电影进行“拉片”,搞清楚为什么某些特定的剧情元素很重要,以及它们为什么好或者不好。
给自己的电影归类,解决的是写剧本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的问题。评:讲的是做横向调研的重要性,也是做游戏需要玩竞品的原因。游戏尤其是手游的情况不能完全套用,目前各类产品的变化迭代速度依然很快。当然,仅就故事情节而言值得参考。
2.1 10 种电影类别
作者布莱克·斯奈德划分了 10 种电影类别,认为史上所有的电影都能在这 10 种类型中 找到所属。
评:如果你没有读过续作《救猫咪2:经典电影剧本解析》,第二册的内容就是在按照这 10 种类型分别讲解它们的关键要素,如何判断你的作品是否属于某种类型,以及对代表性的电影剧本进行节拍拆解(见本书第4章)。本书是一种纲领,第二册适合作为参考书查阅。
- 屋里有怪物 Monster in the House:密闭空间、“别……被……吃掉!”。
- 金羊毛 The Golden Fleece:一位英雄为了寻找某样东西而“踏上旅途”,并在旅途结束后找到了另一样东西——他自己。
- 愿望成真 Out of the Bottle:或“因果报应”。
- 陷入困境 Dude with a Problem:一个普通人发现自己陷入了不普通的处境当中。
- 人生变迁 Rites of Passage:“这就是生活!”
- 伙伴情谊 Buddy Love:爱情故事的一种伪装形式。
- 推理调查 Whydunit:讲的不是主角的转变,而是让观众在“罪案”发生之后,发现一些他们以前觉得不可能存在的人性阴暗面。
- 傻瓜获胜 The Fool Triumphant:一个失败者被所有人低估——没人相信他能成功,在最后关头大放异彩。
- 体制之下 Institutionalized:讲关于群体、体制,以及家庭的故事。既赞颂了群体,也暴露了群体吞噬个人的问题。
- 超级英雄 Superhero:“陷入困境”的反义,一个超乎寻常的人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非常普通的世界里。
技术分析不是这篇笔记的目的,这里不展开细节。另有一本写作书《20种经典情节》讲的也是类似的范式,但它讲的写作形式更广泛,不限于影视剧本。
2.2 “但要不一样!”
故事模板有它们的成功之处,所以才被反复使用。控制叙事的法则永远有效,要学习它们为什么有效。
类别并没有枯竭,总会有办法拍出新意。但成功的前提是你能想到一些有新鲜感的变化,必须打破俗套。只有当你明白自己打破了什么,你才能开始真正的原创。
讲故事一直都追求“给我相同的东西……但要不一样!”,我们要给老故事加上新转折,让它们跟上时代,给它们披上一层对于当下社会更有意义的外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