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yan 的读书笔记:《救猫咪》| 5 - 演示板
5 “演示板:助你打造完美剧本”
演示板是一种让你在开始写剧本之前就能“看到”电影的方法,能让你在动笔之前打通剧本的各个关节,检验各种场景、故事线、想法、对话和故事节奏。在这样严格的检验下你可能要抛弃原本自认为完美的构想。
作者认为演示板的一个优点是会浪费很多时间,在看似荒唐的摆弄演示板期间,你的故事会逐渐渗透你的潜意识。
5.1 第一批卡片 First Cards First
把板子分成四等份,分界线是故事的转折点(中点+转幕节点):

制作卡片(每张卡片代表一场戏,完成时将会有40张卡片):
①内/外景 ②场景 ③时间 ④简洁的陈述句说明这个场景里发生的基本动作

第一批要钉上的卡片是最让你兴奋的场景。通常是搞笑桥段,主角登场,或大结局。
绝妙的开头、中间的追逐戏或充满戏剧性的大决战,在你脑子里很充实,但填完只占据了一小块地方,故事还很单薄,有很多空白的区域。
5.2 主要转折点
下一批要钉上的卡片是故事的转折点 :中点,第二、三幕的转幕节点,以及“失去一切”(即中点的反面)。

5.3 过多描述
在某个节拍有超出容量的想法,放置了过多的卡片。现在是可以进行任何尝试的阶段,别怕,把任何想法都钉上去,最后它们都会被削减的。

虽然一个段落包含很多场景,还可能跨越内景和外景,但其实它只是一个节 拍。所以一种常见情况是你的七八张卡片其实最后它们会合成一张卡片。
5.4 剧情黑洞
使用演示板的好处之一:当剧本里有黑洞(black holes),即某个部分你不知道前后该如何衔接的时候,你自己就能发现。每一行都有9到10张卡片需要你去填,你必须想办法做到。
5.5 总是空荡荡的第三幕
在初期阶段,你几乎总是要面对一个空荡荡的第三幕。通常只有两张卡片。一张上面写着“主角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”,另一张上写着“大决战”。
不要怕,很快你就会发现第三幕挤满了卡片和想法:
- 第一幕所有的铺垫以及“需要弥补的缺憾”需要在第三幕里得到解决
- 副线故事,不管是爱情还是影片的核心主题,也必须在第三幕里结清
- 反派的下场,主角的行为有没有改变世界
5.6 颜色编码
给每个角色故事线指定一个颜色,用马克笔标记,就能一眼看出这不同的故事线如何交织、是否要再修改。剧本是结构规划,假如在写作过程中才碰到这些问题将会是噩梦。
颜色标记还可以用在:
- 强调主题的剧情点和重复出现的画面
- 次要角色的故事线
- 支线剧情
5.7 精简数量
目标是 40 张卡片大致每行 10 张。常见的情况是留下的比实际需要的多,那就要琢磨能否砍掉或者合并。
觉得有困难的位置可以先放自己一马,但潜意识里要知道这些空白必须在某一时 刻填补,让你知道有问题的位置在哪里就是排布卡片的作用。
5.8 “+/-”和“><”
现在你的板子上已经钉着 40 张卡片了。但在开始写剧本之前,你还得给所有的卡片加上符号“+/-”和另一个符号“><”,这两个符号应该用一种你之前没用过的颜色写在每张卡片的下方:

符号 +/- 表示的是在这场戏里必须完成的情感变化。把每一场戏都想象成 一部迷你电影,必然会发生一些事情引起情感基调的剧烈变化,要么是从+到-,要么是从-到+。
符号 >< 表示的是冲突。冲突之所以是每场戏的必备要素,在于它很原始。如果一场戏里找不出一对冲突的对象,那你这场戏就还没想好。
5.9 准备动笔……
当做完一切之后,你知道你已经尽最大努力做完了一切能做的准备工作。
但在正式开始写作时可以把它抛到一边,甚至把预设的想法全都推翻。实际情况是:当你写下“FADE IN”(术语,在首页左上角表示剧本开始)的时候,演示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
但我希望我教给你的东西能给你启发,:在第25页要进入第二幕,中点和失去一切要重点攻克,每一场戏里都必须有冲突。记得这几句话能保证你不跑偏。
如果你迷失了方向,不知道接下来该发生什么,你可以随时走到板子前面去看看,然后重回正轨。
5.10 秘密武器
作者提到“如果我真的写到卡壳的时候,我就会给麦克·切达打电话”,并且提供了一个网站 www.mikecheda.com 找麦克·切达帮你看剧本,他看剧本和分析剧本会收 500 美元的费用。
p.s. 麦克·切达在书中被多 次提到,他与作者是亦师亦友的关系,这节实际上是在书里打个小广告。截止至这篇博客记录时,网站看起来依然存活,而本书作者布莱克·斯奈德已经在 2009 年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