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yan 的读书笔记:《救猫咪》| 7 - “这电影出了什么问题?”
7 “这电影出了什么问题?”
这章讲的是完成剧本后如何改正一些代表性的问题。
先把你写下了“剧终”的剧本扔在一边一个星期或更久,然后再把这部杰作拿出来从头到尾读一遍……然后你觉得太烂了,意识到自己的水平有多差,你想放弃了。
7.1 主角必须要主动
你的主角在故事里是被拖着走的,该出现的时候他就出现一下,但毫无理由。他看起来没有动机,目标模糊。
第一,主角的目标有没有在铺垫部分得到清楚的说明?要让他大声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,并在故事中不断通过行动和语言来重申。
第二,决定下一步该干什么的线索是被送到主角手上,还是他自己找到的?主角的每一步必须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。
第三,你的主角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?主角需要强烈的欲望和想要实现目标的深层动力。
第四,是其他人告诉主角该干什么,还是主角告诉其他人该干什么?主角绝不问问题!
7.2 口述剧情
你要解释背景和剧情,但又没有办法自己去说,所以你就让角色替你说出来了。这种做法绝对会让你的剧本被审读者扔掉。这种做法很假,谁会那样说话?
“要展示,不要说”。夫妻两人一起走在街上时,丈夫偷看美貌小姑娘这个动作,比你写上三页对白描述他们做 婚姻咨询的过程更能体现两人的关系出了问题。
通过展示而不是口述,你就给角色们留出了发挥主动性的空间。他们拥有了自己存在的目的,而不是为你存在。
7.3 坏人要更坏
很多时候,你的主角已经做到了该做的一切,但我们还是没太大感觉。他太平凡了!太无足轻重!我们想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英雄。
也许你需要把坏人写得更坏一些!这一条是对主角要主动的补充:坏人必须尽可能地坏。增强坏人的力量和不可战胜感,能让主角不得不做出更多能让我们产生崇拜之情的举动。
7.4 转折,转折,转折
剧情不能只是直直地往前推进,而是要一边推进,一边改变方向和增强力度,就相当于匀速和加速的区别。如果你的剧本中点的转折没有让你感觉到情节的激化,就直接朝着结局前进了,那就是有问题。
剧情必须越来越快,越来越复杂,直至故事的高潮。
7.5 情感色轮
如果你的剧本里只有一种情感,那就用情感色轮里的各种色彩来充实你的故事。勾人欲望的场景有吗?令人沮丧的场景有吗?吓人的场景有吗?
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先具体选择一种缺失的情感色彩,然后回到剧本里找到特定的场景,把本来的情感基调改成缺失的那种。它们原本的动作、+/-、冲突和结果都保持不变。
7.6 “嗨,你好吗?我很好”
随便翻到剧本某一页,遮住正在说话的角色名字,你能区分出具体是谁在说话吗?
角色的台词就是你揭示人物性格的机会,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就是他的性格。角色要有一套自己的说话方式,哪怕说的都是最普通的内容,说话的方式要跟你我说话的方式有所区别,才能显得不普通。
7.7 后退一步
你知道自己的主角该有怎样的结局,却又避免给他施加痛苦。你不忍心让他经历成长的烦恼,相当于不做习题册里的题,而是直接翻到最后的答案。
后退一步这条原则适用于所有的角色。想要展现各个角色随着故事的发展有怎样的成长和改变,你必须让他们全都退回起点。只有撞得鼻青脸肿,角色才能成长。尽可能地后退,把弓弦拉到最弯,射出去的箭才能力量最强、射程最远、效果最好。
7.8 跛脚和眼罩
配角缺乏辨识度,你对关键角色的设计缺乏能让我们抓住的重点。
给角色加上“跛脚和眼罩”来增强记忆点或许看起来是个挺傻的办法 ,但真的有效。
7.9 够不够原始?
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用“原始”这个词。你的剧情是否建立在如生存、饥饿、性、保护所爱之人或对死亡的恐惧这样的原始动力之上?
假如你有一个非常夸张的概念:股票经纪人操纵国际证券市场。但只要每个角色的欲望都够原始,剧情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现实基础之上——突然之间,它讲的就不是股票经纪人了,而是努力生存的人们。